我見過很多軟件,功能看起來很強大,卻引起用戶的興趣。就像許多商城APP,一打開應用密密麻麻的十多個模塊,好像功能不少,反而覺得又亂又復雜。想做出一款好產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做出一款走心的產品更難,我們只有了解了用戶的心理,抓住了用戶的痛點才能有的放矢。
在智能手機剛出來不久的時候,我經常會下各種APP,而現在我的手機里只會裝十幾個常用軟件,其它的都不會去下載。為什么現在各種應用市場、蘋果商店里的應用變多了,而人們手機里的應用裝的卻少了?人們經常使用的就是哪十幾款產品,做為產品經理的我們如何能讓用戶愛上我們的產品,如何讓我們的產品在眾產品中殺出一條血路呢?
今天,我要談的就是如何更好的了解用戶心理,如何抓住痛點做產品。這個問題比較復雜,讓我們細細道來。
什么是痛點呢?痛點就是在產品中讓用戶抱怨、不滿及讓用戶痛苦的點,是產品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產品的價值是能在某一方面解決用戶的問題,在產品輻射范圍內用戶希望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就是用戶的痛點。
什么是痛點?
既然大多數產品都有自己的痛點,為什么設計產品時不直接解決了呢,而要遺留下來呢?原因會很多,不同公司不同產品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情況,不是一句話說得清楚的。
先來說幾個場景,之后再與大家一起慢慢分析。
場景一:
張女士是個全職太太,全職帶著家里的兩個孩子,老大4歲,老二1歲。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先給兩個寶寶做早飯,老大吃完后就要去幼兒園,齊女士要推著嬰兒車讓老二坐在里面,再牽著老大的手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之后,要趕緊回家,準備哄老二吃飯,并陪他玩耍。到幼兒園放學時,又要帶著老二去接老大,到家后先生也要下班了,又要開始準備晚飯了。張女士也想去上班,有自己的事業,但家庭已經占去了所有時間。
痛點分析
張女士沒有自已的時間,全部被孩子占據了,能不能有一款產品解決張女士的問題?這種不是她一個人的痛,這是一群忙于家庭生活的大多數女性的痛。
場景二:
齊女士家的小孩已經上小學了,家里有著大量孩子穿過的衣物、玩具和圖書,這些東西小孩子已經不用了,但在家里還占著地,仍掉吧,太可惜了,里面盛滿了孩子的記憶。小孩子長的快,衣服基本就穿了半年。尤其是這些兒童圖書,別的小朋友也都能用,當時都是從書店原價買的,一本都幾十塊,仍了太可惜了。
痛點分析
齊女士的痛點就是家里有著大量孩子的用品,都有著一定的感情,仍掉可惜不仍又占地方。齊女士是這類孩子媽媽們的一個代表。
場景三:
趙小姐是一個外企白領,年薪30萬,工作幾年后手頭已經有些余錢,放在銀行只會貶值,就考慮投資一些理財產品。于是,15年在股票勢頭大好時買了股票,投進去一個月后股票大跌,損失了近20萬,割肉出來。就又開始研究P2P、基金、理財產品。P2P風險高總有跑路的,沒敢進,基金跟股票差不多,也一回事,最后選擇了微信理財里的財富通,168天利息6.1%還不錯,可過了一段時間利息變成5.6%,而現在卻變成了4.2%,跑不贏通貨膨脹???沒有更安全又穩定的理財產品,李女士很苦惱,沒錢痛苦,有錢也痛苦。這就是趙小姐的痛。
痛點分析
沒有一款即能保本利息又夠高的理財產品,讓有產一族變得有錢無處投,這就是趙小姐的痛苦。
從以上三個場景來看,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痛,張女士、齊女士、趙小姐因自身情況不同,自己的苦惱也不同。在不同場景下痛點是不同的,痛點是隨著人物、時間、地點、環境、經濟條件、性格特點等的不同而不同,痛點會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也會隨著時間而發生改變。例如上面說的張女士家孩子小,帶孩子是她那時的最大痛,但像齊女士孩子已經上學了,時間比較充裕,帶孩子已經不再是主要矛盾。
我們有這么多痛點,為什么沒有相應的產品解決呢?又說到上面的問題上了,原因會很多,只列舉下幾種可能。
1、社會發展問題
一款產品的成功因素很多,政治、經濟、社會、法律都會對產品產生影響。如果社會發展還沒到哪個程度,能解決產品生存土壤問題,過早的生產出的產品也會因為肥料不足也枯萎、凋謝。有的痛點的解決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問題,它同樣需要國家、政府、全社會一起參與。如家長帶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個企業、一款產品可以輕松解決的,它涉及到誠意機制、社會環境、人與人間的信任等等。
2、利益問題
如場景三,為什么財富通會將一款半年期的理財產品從6.1的利率最后降成4.2,這里有個平衡點問題。理財標的每天的發售金額是固定的,以前當利率是6.1時,大量的用戶購買,半小時就會被搶光。那為什么還要給你這么高的利息呢?那公司不如適當降低利息以不斷調試用戶購買的平衡點,最后找出一個即能當天賣光又能保證公司收益的平衡點。但老百姓卻不這樣想啊,老百姓手里的錢跑不贏通貨膨脹的,這就存在一個不同角度利益不同的問題。
3、找不到痛點
人們有個習慣,都認為自家的孩子好,看哪都是優點。一個產品經過大量心血設計出來上市后公司就開始了一路演講、吹牛、推廣,把各種功能說得天花亂墜,聽不進一點批評的聲音。就如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當有人說自己孩子太丑時,媽媽會非常氣憤并據理力爭。
4、無能為力
有時我們明知道產品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做為產品經理有時我們是無能為力的。例如,前幾天公司要做一款招聘的APP產品,面試者需要通過手機將身份證拍照上傳發給我們,后臺來分析證件照,從照片上識別出用戶的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信息并入庫保存,我們公司沒有這方面技術儲備,在技術上解決不了。有時是公司決策上的,有時是領導安排的,有時是……。反正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無能為力。
5、 成本問題
解決問題是需要成本的,這些成本有時是我們負擔不起。如以前我們做房地產信息平臺,計劃做一個360度房屋室內的全景展示,這樣購房用戶就可以不用花大量時間到房屋現場也可以了解到房源的內部結構和環境了。如果這樣做一定能解決客戶時間成本。如果要做要有人到房屋現場拍攝,要有人修圖、拼圖,要有人上傳網站、管理素材,還得購買取景器材。一想到這些困難,痛一點就忍忍吧。
6、 習慣問題
有時我們明知道產品有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也不愿意去推進產品的優化,推進的過程需要協調各種資源,就算上線了,還需要讓用戶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給自己找個理由,公司沒提,自己也就不去做了。
……
問題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表了,現實中的情況永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復雜。
我們既然知道大多數產品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痛點存在,那如何能找出產品的痛點呢?